发表时间:2023-05-31 16:14:02 点击次数:97次
【摘要】
李集街位于倒水河畔古镇——李家集。历来以码头文化、商贸文化、优质蔬菜、鲜美河鱼享誉六省八县。史上有搬不完的七里坪,填不满的李家集的俗语。
近年来,李集街按照建设"生态李集、和谐李集"的要求,围绕旅游强街富农的奋斗目标,立足资源,积极推进休闲农业和赏花经济,新农村建设呈现良好势头,鱼面产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。
捶鱼,又名鱼面,有捶击而成之意,它是一种用鱼浆拌和淀粉、经精工制作而成的似面非面的菜肴,俗名捶鱼。也许是当代人讲文明的缘故,认为“捶”字在野,故有去“捶”加“面”者,美其名曰“鱼面”。不过乡村土特,多少带点“野味”,反倒吊人胃口。“入国而问俗”,古今尚习从,清晨走进农贸市场,听见直呼捶鱼的人仍然很多,而改称鱼面的人在新洲极少。
鱼面的故事:
元朝末年,张店河边住着一位姓库的人家,男人叫库轶,妻子谢氏,靠打鱼谋生。
那时候,张店河有两个源头,一支从麻城经陈添奇而下,另一支是举水河从张文里经徐家河汇入张店,所以张店河水常年很丰,鱼也很多。库轶年轻力壮,每天打鱼很多。谢氏勤俭持家,每天清早将库轶打来的鱼在街边小摊叫卖。元朝时胡人统治,苛捐杂税极重,夫妻俩勤扒苦做,缴完鲜鱼税所剩无几。日子过得紧巴巴的。
有一年,张店河九月发大水,老百姓的庄稼都给淹了,库轶打的鱼反而多起来;老百姓买的少了,鱼多得卖不完。夫妻俩在家里琢磨,如何把卖不完的鱼做得好收藏,味道更好呢?妻子谢氏想到鱼元子的鱼绒,加上面粉揉合做成鱼面。但是鱼肉和面粉很难融合,就用擀面杖反复捶打做成后就把它叫做捶鱼,而且味道还不错,拿到市场试卖,也有人愿意尝尝鲜。
就在这一年,陈友谅举起反元扶汉的大旗,带兵攻入邾城,在邾城称帝,建立了大汉政权,免除了百姓的苛捐杂税,库轶家也免了鱼税银子,老百姓欢呼雀跃。这大汉皇帝就住在邾城,老百姓感恩戴德,纷纷献贡土特产。库轶夫妇也把捶鱼贡献给大汉皇帝尝鲜。
却说这大汉皇帝陈友谅本是渔民出身,一尝这捶鱼连说好吃。连忙召见库轶;听说库妻姓谢,竟然扯上亲戚。立即赏银千两,并招库轶在御厨做事。
后来,陈友谅与朱元璋争天下,陈带领文武移宫武昌,兵败长江,饮恨而亡,这库轶只好逃回张店,用陈友谅赏的银两做起了捶鱼生意。及至明朝万历年间,库家后人在张店街开起了“库泰丰”商号,张店捶鱼名扬全国。到现在,张店鱼面成为湖北一大品牌。